【讲好中国故事——品读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品味民俗风情,探寻农业起源 | |||||||
|
|||||||
12月24日上午,植物病理学研究生第六党支部、昆虫学系研究生第四党支部、昆虫学系研究生第六党支部的50余名同学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姝言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璐璐的带领下前往民俗博物馆和农业博物馆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是学院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展的“讲好中国故事——品读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系列活动第六期。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民俗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该馆由中路正院及东西跨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融集廓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览琉璃牌楼、岱岳殿、玉马、寿槐、张公碑等建筑,对东岳庙布局风貌及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有了整体认识,随后参观了《降以瑞相,吾在其中——十二生肖展》,展览遵循传统文化生十二生肖天干地支排序,从每个生肖文物中选取精品展出,辅以生肖文化叙述、十二生肖探源、中外十二生肖对比等内容图板,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生肖文物以外的文化信息,感受文物、民间传统生肖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 随后同学们前往农业博物馆,参观2号馆《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展览。该陈列主要介绍贯穿古今万余年的中国农业历史,展示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当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四大模块,由序厅和农业文明的演进、犁锄镰磨的发明与传承、水利工程与水的利用、养殖业的起源与发展、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西学东渐与实验农学、前进中的共和国农业等八个专题组成。展览向同学们展示了辉煌而发达的中华农业文明体系,以及中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辉煌历史。在近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采集果实、捕鱼狩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驯养禽畜、纺织作衣,又从粗放耕作到精耕细作,百折不挠,不断地去适应、发现、利用,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通过这次参观,大家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意识到作为研究生党员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把眼界局限在实验而忽略个人文化内涵的提升,要在科研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文化自信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王潇 来稿] 责任编辑 徐草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