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动态
【青年教师创新沙龙】谭安江讲基因编辑在家蚕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07-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716日下午1500,我院举行第23期青年教师创新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谭安江,报告会以线上形式进行,活动由我院昆虫系副教授张俊争主持。

 

谭安江作了以“‘蚕’氏物语:从吃苹果到吐蜘蛛丝”为题目的学术报告,向大家介绍了他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改变家蚕性状,从而让家蚕获得更高的产量和附加值。随后他从三个方面出发,讲述了基因编辑的应用实例。

 

首先是改变家蚕的桑叶专食性。蚕作为单食性昆虫,食物来源一般只有桑叶,谭安江希望能增加蚕的食物来源,从而降低饲料的成本。导致这种专食性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家蚕体内的味觉受体基因,于是他尝试敲除家蚕3号染色体上的味觉受体基因Gr66,经过几代筛选,获得了Gr66纯合突变体。之后,他再对突变体进行实验,发现其明显扩大了取食范围,摄取了苹果、胡萝卜、玉米等其它食物。但是,其它食物并不能满足蚕的生命需求,它们仍然只能通过桑叶来维持生存。

其次是调控家蚕的发育和性别。在发育调控方面,谭安江展示了通过转基因Cas9提高家蚕抗NPV病毒能力、利用转录因子FOXO影响家蚕生长发育这两个实例。而在性别调控上,谭安江团队通过对一系列基因的敲除,发现了许多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能够使雌性幼虫致死或雌性胚胎致死,以此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因为雄蚕相比于雌蚕更易于饲养,且产丝质量更高。

第三个方面是拓展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除了蚕丝之外,还有许多优质的天然生物蛋白对人类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例如蜘蛛的蛛丝、跳蚤的弹性蛋白等。但是,因为蜘蛛等昆虫由于习性问题无法大规模饲养,这些天然蛋白往往难以获得。谭安江尝试把控制蛛丝蛋白的基因剪接到家蚕身上,结果在蚕茧中出现了约35%的蛛丝蛋白。但是这些基因的加入会对家蚕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产生的蛛丝质量也远低于天然蜘蛛丝。

报告结束后,我院师生向谭安江积极提问,并与他进行了交流讨论。

[韩绍暄 报道]

[实习编辑 刘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