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 |||||||||||||||
|
|||||||||||||||
基本信息
工作经历 2020.08 起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7.10-2020.07 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2015.07-2017.09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教育背景 2010.9-2015.7 理学博士,生物技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9-2013.9 联合培养博士生,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 2006.9-2010.7 农学学士,植物病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 1. 植物抗病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 杂种优势(Heterosis or Hybrid vigor)是指遗传基础不同的两个品种、品系或自交系进行杂交,其杂交子一代(F1 hybrids)的某些性状(如生长势、繁殖率、抗性和产量等)优于双亲(parents)的现象。杂种优势在整个生物界中普遍发生,在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种群中均可观察到,是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杂种优势也是迄今人类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最成功的生物学现象之一,在动植物良种培育和农作物增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相较于杂种优势在生产实践上的成功应用,我们对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仍知之甚少,这极大的局限了其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应用。长期以来,对于植物杂种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生物量相关的性状,对于抗病杂种优势(见下图,如拟南芥抗病杂种优势)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实验室将以拟南芥及水稻为材料,致力于研究植物抗病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和挖掘调控植物抗病杂种优势的基因位点并解析其作用机制。此外,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免疫反应之间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杂交F1在获得显著抗病杂种优势的同时如何平衡自身的生长发育,解析抗病杂种优势与生长杂种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控网络。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植物抗病(细菌/真菌病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2) 解析多种环境因子与植物内源激素共同调控抗病杂种优势的分子网络; 3) 两种(抗病/生长)杂种优势的平衡策略; 4) 利用杂交F1群体变异鉴定免疫应答新因子,并解析其调控机制。 2. 植物免疫与光信号转导的交互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光信号传导途径与植物免疫反应存在着交互作用;然而具体的交叉节点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实验室将以光信号传导途径的多个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反向遗传学筛选,从而推断哪些突变基因可能参与了光与免疫应答反应的交互作用。随后,通过一系列分子、生化、遗传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我们将尝试阐述这些基因介导光与免疫交互作用的分子机理。 科研项目 1.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启动基金(2020-202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01-2019.12。主持。 3.第 63 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2018.05-2020.07。主持。 4.第 11 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8.06-2020.07。主持。 5.“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杰出博士后基金 (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8.03-2020.07。主持。 奖励情况 1.中国农业大学杰出人才(2020) 2.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2010) 3.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2010) 4.国家奖学金(2007) 5.国家励志奖学金(2008) 6.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2007,2008,2009) 代表性论著 (#co-first author; *co-corresponding author) 1. Yang L#, Liu PT#, Wang XC, Jia AL, Ren DQ, Tang YR, Tang YQ, Deng XW*, He G* (2021). A central circadian oscillator confers defence heterosis in hybrids without growth vigor costs. Nat. Commun. Accepted (in press). 2. Zhou Y#,Yang L#, Duan J, Cheng J, Shen Y, Wang X, Han R, Li H, Li Z, Wang L, Terzaghi W, Zhu D, Chen H, Deng XW*, Li J* (2018). Hinge region of Arabidopsis phy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phyA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5(50): E11864-E11873. (5 years IF=10.6) 3. Yang L#, Wang HN#, Hou XH, Zou YP, Han TS, Niu XM, Zhang J, Zhao Z, Todesco M, Balasubramanian S, Guo Y.L* (2018). Parallel evolution of common allelic variants confers flowering diversity in Capsella rubella. Plant Cell. 30:1322-1336. (5 years IF=9.9) This paper was featured in: Brook T. Moyers. Is Genetic Evolution Predictable? Plant Cell 30 (6) 1171-1172. 4. Yang L#, Li B#, Zheng XY, Li J, Yang M, Dong X, An C*, He G*, Deng XW*(2015). Salicylic acid biosynthesis is enhanced and contributes to increased biotrophic pathogen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hybrids. Nat Commun. 6:7309. (5 years IF=13.8) 5. Ren D#, Wang X#, Yang M, Yang L, He G*, Deng XW*(2019). A new regulator of seed size control in Arabidopsis identified by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New Phytol. 222(2):895-906. (5 years IF=8.3) 6. Zou YP, Hou XH, Wu Q, Chen JF, Li ZW, Han TS, Niu XM, Yang L, Xu YC, Zhang J, Zhang FM, Tan DY, Tian ZX, Gu HY, Guo Y.L.* (2017). Adapta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o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Genome Biol. 18:239. (5 years IF=18.4) 7. Li J, Yang L, Jin D, Nezames CD, Terzaghi W, Deng XW* (2013). UV-B-induced photomorphogenes in Arabidopsis. Protein Cell. 7:485-92. (5 years IF=7.3) 专利 1.安成才、黄萍、张旭、付力文、杨丽、张启涛、孔双蕾、任姣、孔寅飞、高音、于祥春:高通量水稻转基因方法”。专利号:ZL 2010 1 0273112.6 中国, 发明专利。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