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研问道】谷少华副教授:我国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 |||||||
|
|||||||
为营造学院科研氛围,倡导良好院风学风,推动学术文化建设,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协同育人实效,自2020年12月22日起,学院将不定期举办“植研问道——新进展交流午餐会”活动。每期由一个课题组交流科研进展,参会师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每期限制人数为25人。 【第25期】 报告题目:谷少华副教授:我国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时间:2022年11月1日 中午12:00—14: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B103会议室 主讲人:昆虫生理生化及分子毒理实验室 谷少华 副教授 报名方式: 学生报名入口: 主讲人简介: 谷少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英国洛桑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9年4月作为“优秀人才”入职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开展昆虫毒理和昆虫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草地贪夜蛾、蚜虫和红蜘蛛等重要农业害虫/螨对化学杀虫/螨剂的抗性分子机制及其治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草地贪夜蛾专项”子课题等项目。相关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ournal of Pest Science、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BMC Genomics等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参与编写教材、著作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201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介绍: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毒理和昆虫分子生态学,主要研究草地贪夜蛾、蚜虫和红蜘蛛等重要农业害虫/螨对化学杀虫/螨剂的抗性分子机制及其治理。在本领域做出了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术同行的普遍认可。 植物保护学院 2022年10月27日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