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动态
【创新沙龙】杨美玲副教授就“飞蝗群居的奥秘”作主题学术分享
发布日期:2023-05-0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4月20日上午10:30,第73期创新沙龙“飞蝗群居的奥秘”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3060A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特邀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美玲主讲,结合课题研究揭示“飞蝗群居的奥秘”。本次分享共计二十余名师生参加,罗诗琦老师担任活动主持人。

飞蝗群居是其成灾的主要因素,蝗灾危害特点有二:一是群居型飞蝗迁飞能力强,二是取食量大。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之间可见显著的表型等性状差异,那么如何才能够控制飞蝗的群居型变呢?

杨美玲副教授团队前期的研究倾向于验证神经肽在蝗虫体色变黑过程中的作用,但结果并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杨美玲教授猜想到三原色调和对飞蝗体色的影响,通过后续严谨的实验探究,发现的确——红黄蓝三原色调配才是飞蝗形成群居体色的真正原因,这一发现也被权威学术期刊评价为“可能发现动物体色形成的普遍机理”。

 

杨美玲副教授团队通过前期的基因组学分析猜测可能有miRNA参与飞蝗型变调控,并借此和大家分享了miRNA研究的有效思路,通过对比筛选两型飞蝗中具有显著表达量差异的miRNA,进一步验证其功能。由此,团队发现了能够调控蝗虫型变过程中行为变化的mi-R-8-5p。为了尽可能缩小筛选target基因的范围,团队通过对两型蝗虫的脑基因转录组分析,并结合差异富集通路、体外荧光素酶实验等验证互作,最终锁定相互作用。后续杨美玲教授团队又步步深入,通过定量分析等实验发现在飞蝗型变过程中,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与mi-R-8-5p存在负相关关系,并研究mi-R-8-5p的调控效果是否由谷氨酸脱羧酶介导。

在对mi-R-8-5p调控飞蝗型变的分子机制进行相对完整深入的研究后,杨美玲副教授团对将目光投向了成果应用方面,通过获取mi-R-8-5p互补序列STTM-mi-R-8-5p靶序列构建质粒转染导入水稻,再引飞蝗取食,发现在普遍转染成功的基础上,相应Target基因能够被显著激活,且只影响飞蝗型变趋势而不影响水稻农业性状。 

 

杨美玲副教授谈到这项研究目前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在多巴胺通路外,找到了新的调控飞蝗型变的通路(基于mi-R-8-5p影响);二是研制的STTM转基因植物能够用于阻碍昆虫型变,达到绿色防治目标。会后,杨美玲副教授和与会师生就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讨论,杨美玲副教授认为后续可以再深入探究锁定一个具体的昆虫体内响应调控的离子型受体。

 

                               文 甘露

 图 甘露

责任编辑 谭爽

 实习编辑 梁琦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