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沙龙】张立伟副教授揭示昆虫生殖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 | |||||||
|
|||||||
近日,第83期创新沙龙“昆虫生殖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3060A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特邀我校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立伟主讲。现场共计二十余名师生参加,我院黄欣蒸副教授担任活动主持人。 张立伟副教授谈到,强大的生殖力是害虫爆发成灾的关键,而求偶和产卵是昆虫顺利完成生殖行为的关键——求偶和产卵关乎昆虫种群繁衍,与农业生产安全息息相关。张立伟副教授对团队前期研究中揭示的雄性昆虫判定求偶对象性别差异的神经中枢机制,和对雌虫感知产卵地点硬度的机械力感觉神经机制的探索发现进行了介绍。 关于求偶性别判定,张立伟副教授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营养物质和信息素协同促进胰岛素释放来抑制果蝇的雄雄同行求偶。 同时,他结合最新发表的研究论文《跨代信息素交流驱动果蝇产卵地点选择偏好》(Cross-generation pheromonal communication drives Drosophila oviposition site choice)讲述关于调控昆虫雌虫产卵地点偏好的因子的探究。该研究发现:幼虫的化学信息能够驱动雌虫产卵地点的选择偏好;幼虫化合物(Z)-9-十八烯酸乙酯(OE)能够介导雌虫偏好性产卵选择,促进生殖适应度;雌虫能够利用足部跗节味觉感受器及其内部表达的GR32a细胞识别幼虫化合物信息。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在干扰果蝇求偶性别判定的神经通路之后,雄性果蝇是否还会存在选择偏好。对此张立伟副教授解释道天生的雄虫面对雌虫,除去自发求偶行为机制,雌虫也会挥发某种性信息素对雄虫进行吸引,因此雄虫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雌虫求偶,但是在干扰“紊乱”过后也存在对雄虫求偶的情况。 与会师生针对张立伟副教授的分享内容踊跃提问交流,张立伟副教授也表示大家的提问在课题后续研究思路方面给了他许多启发,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图文来源 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会] 责任编辑 闫宇函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