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动态
【创新沙龙】杨琼副研究员分享“A Diversity and regional variation of endosymbiosis in Myzus persicae and Rhopalosiphum padi”
发布日期:2024-01-0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1月4日下午,第90期创新沙龙“A Diversity and regional variation of endosymbiosis in Myzus persicae and Rhopalosiphum padi”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2060A会议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的嘉宾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杨琼副研究员,共有五十余名师生参会,现场气氛热烈。

2024-01-07 11:30:19.719000

杨琼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昆虫体内的共生菌研究。昆虫内共生菌主要分为初级共生菌和次级共生菌,杨琼生动的用几个例子介绍了次级共生菌Wolbachia在昆虫中发挥的作用。利用Wolbachia在昆虫体内具有胞质不亲和的特性,科研人员将转入了Wolbachia的雄蚊释放到田间,或直接用转入了Wolbachia的蚊子种群取代田间种群,可以有效阻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有研究表明,可将Wolbachia转入稻飞虱体内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但此项技术还未应用于田间。

2024-01-07 11:31:26.376000

随后,杨琼介绍了自身正在开展的工作,即对于澳大利亚谷物害虫蚜虫内共生菌的研究。她详细讲解了蚜虫样本采集和不同样本差异分析的过程,以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同种昆虫内共生菌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紧接着,杨琼分享了通过人为给研究对象桃蚜注射内共生菌,从而阻断病毒传播的研究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2024-01-07 11:30:40.928000

分享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与杨琼老师共同探讨了昆虫内共生菌的作用机制,并就造成不同菌系之间对于昆虫作用的差别的原因,以及造成同种昆虫在不同地域内共生菌种类数量差异巨大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最后,杨琼老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同学可以从事内共生菌相关的研究,并表示这是一件十分有趣且对于病害防治意义重大的事情。

本次活动感谢因美纳及北京威视讯科技的大力支持。

 

【研会 朱芳菲 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