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动态
“心弦轻拨,剧说你我“植物保护学院2025年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2025年4月27日晚,我院2025年心理剧大赛在植物保护学院报告厅拉开帷幕。七支学生剧组以舞台为镜,通过风格各异的原创作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议题,展现成长中的困惑、挣扎与蜕变。本次大赛由分团委侯丁楠主持,我院兼职心理咨询师张海丹老师、学工办主任王轩老师、学工办副主任王赫老师、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李奕老师、2024新生辅导员徐正航老师、党建辅导员孙一杰老师、团委副书记杨皓然老师、校戏剧团骨干成员耿好同学、叶馨同学作为评委参加。

多元议题:从镜像人格到社交焦虑

本次大赛剧目涵盖自我认知、原生家庭、社交障碍等热点话题,既有天马行空的奇幻叙事,亦有扎根现实的细腻刻画。

在《镜中回声》中,精神研究教授以女儿为实验品,试图打造“情绪完美人类”,却催生出主角的镜像人格。舞台上,镜面实验分割出两个自我,象征控制与反抗的博弈。当心理咨询师撕开母亲以科学之名的精神绑架时,主角终于找到了为自我而活的生命主旋律。

改编自莎翁经典的《哈姆雷特-宿命的终局》大胆突破:讲述了穿越的剧作家带领因父亲被害而被复仇蒙蔽双眼的哈姆雷特,追捕了陷害重臣、国王,阻止王后登基的王室,避免了国破家亡的悲剧结局,使国家重回正轨的故事。“丧尸”题材的《大学生化危机》则以黑色幽默解构心理标签,强迫症“丧尸”反复整理课桌、社恐“丧尸”见人就躲的设定,让观众反思:“所谓‘不正常’,不过是他人定义的牢笼。”

成长叙事:与自我和解的千万种可能

《焦虑》以课堂小组作业为切口,通过主人公颤抖的双手、急促的呼吸声,具象化焦虑症发作的窒息感。最终主人公在好友和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与引导下一步步自我和解,重获健康。

《热闹是他们的》用蒙太奇手法对比主角大学前后的状态:曾经与好友畅谈理想的少年,如今在平庸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在老友和同学的不断鼓励下,他最终推开自我封闭的门,找回自信。“我们不需要迎合所有热闹,但永远要保留走向人群的勇气。”

治愈力量:童话照进现实的温柔启示

《约定》让毛绒玩具、恐龙与旧日记本在月光下苏醒,带着“996”加班的主人公重拾儿时梦想。当主角终于与好友踏上了追逐梦想的旅途时,观众不禁感慨:“童年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一直在等我们回头。”

《持画笔的人》更以超现实设定引发深思:女主经历性格切换,虽获得梦寐以求的理性头脑与社交能力,却丢失了独有的想象力。当她撕碎“完美人格清单”,重做自己人生的执笔人,找回自己最擅长的写作天赋时,她明白了人生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解法,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执笔人。

尾声:舞台之外的心灵共振

赛后评审环节中,评委团从艺术表达、社会价值、心理科普等多维度展开深度解析。我院心理咨询师张海丹老师肯定了剧组将心理咨询流程与心理防御机制等专业知识融入剧情。校戏剧团耿好、叶馨两位骨干从专业角度进行技术点评,既点赞演员通过微表情层次化呈现焦虑发作状态的表现力,也建议优化服化道、走位、台词等强化舞台表现力。学工办主任王轩老师、学工办副主任王赫老师、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李奕老师、2024级新生辅导员徐正航老师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对同学们的欣赏。

最终,《哈姆雷特-宿命的终局》荣获我院2025年心理剧大赛第一名,《持画笔的人》、《焦虑》荣获第二名,《镜中回声》、《约定》、《大学生化危机》、《热闹是他们的》荣获第三名。

当专业知识与青春创意碰撞,当心理教育与戏剧艺术交融,我院青年用戏剧搭建的心灵桥梁,终将通向更辽阔的成长之境。

[摄影 柴李莉]

[文字 闫宇函]

责任编辑 闫宇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