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院】赵紫华副教授提出多物种生命表入侵模型 | |||||||
|
|||||||
2019年4月25日,国际生态学著名期刊Ec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Life table invasion models: Spatial progression and species-specific partitioning”的研究论文,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我院赵紫华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李志红教授为合作作者之一。 针对外来物种造成的生物入侵过程,国际上已有多个模型从生态位、时空过程以及生物地理阐述了入侵物种的扩散途径及过程,但这些入侵模型都有很强的物种特异性,外延性和适用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赵紫华副教授与李志红教授、James Carey教授等合作,提出了生命表入侵模型,并用加州入侵实蝇进行了模型检验。十余年来,李志红教授团队针对重要经济实蝇开展了检疫防控与入侵生态学研究。该团队继2018年阐明了国家重点防控重要农业入侵物种橘小实蝇的全球入侵过程和入侵路径(Qin et al., 2018, 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 Zeng et al., 2019,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近期阐明了橘小实蝇的温度响应机制(Gu et al., 2019, 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并建立了基于多物种的生命表入侵模型(Zhao et al., 2019, Ecology)。 图1 生命表入侵模型的启发性算法图(a, 扩散模型;b,物种特异性分解模型) 该论文以入侵性实蝇为研究系统,利用人口统计学理论建立了多地区多物种的生物入侵新模型,提出了入侵状态的新概念,利用昆虫数量统计学中的状态转移过程构建了新的生命表入侵模型(Life table invasion model),解决了入侵生物时空扩散过程(Invasion progression)和多物种入侵的贡献分解(Species-specific partitioning)问题。模型通过入侵物种的分布和发现频率,构建了入侵比例、入侵分布以及瞬时入侵速率三个参数,详细阐述了生物入侵过程,并且此模型能够广泛应用于分析其他入侵物种的扩散过程。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04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1770453)的资助。 论文链接如下: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ecy.2682 责任编辑 谢雨晴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