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农声讲坛】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写作的软实力和硬功夫
发布日期:2020-12-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没有一种生活会被浪费”——徐则臣

【农声讲坛第四十二期】

嘉宾: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徐则臣

主题:写作的软实力和硬功夫

时间:20201222日晚上19: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植保楼报告厅(人数限150人

【嘉宾介绍】

徐则臣,作家、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96年至1998年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8年,凭借长篇小说《午夜之门》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2011年,根据其中篇小说《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2014年,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同年,其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6年,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提名红楼梦奖,成为首个提名该奖的70后内地作家。2019年,徐则臣凭借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活动导读】

徐则臣曾创作了许多城市题材的小说,这可以溯源到他从小对“城市”根深蒂固的想象。出生在农村的他,十八岁前,什么农活都干过。因此,他早早地对城市就产生了一种“深刻的遥想”,这种想象随即化为一个抽象的符号,在他的脑子里扎根多年。“对一个作家来说,你所有的过往、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没有一种生活是会被浪费的。”从苏北乡村走向首都的经历,让徐则臣把握不同层级城市的不同质感,这些经历让他熟悉各个地方、各个层次的人,也让他对城市、对时代、对世界抱有更大的好奇,再将这些观察、研究融入写作之中。在徐则臣笔下,常常可以看到火车、河流、城市的故事,“到世界去”正是他创作的主题之一。本期农声讲坛,让我们和徐则臣一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m/101290492.aspx


附:

此次农声讲坛为院级素质教育讲座,予以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一定的综合测评加分。



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团委

2020年1216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