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鸟类多样性与适应进化 | |||||||
|
|||||||
《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前沿进展》:第12讲 授课教师:周欣,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专题讲座:鸟类多样性与适应进化 Avian Diversity and Adaptive Evolution
雷富民研究员199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此后留动物研究所工作至今。1998-2000年访问美国密西根大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领军人才。现任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兼任Avian Research,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Current Zoology等9个国际SCI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目前主要从事鸟类系统演化、适应进化、物种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地理学以及禽流感病源生态等方面研究。已在Science, Nature, Lancet, PNAS, Syst Biol, Nat Commun, Mol Bio Evol, Natl Sci Rev等国际SCI源刊发表论文178篇。
摘要: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科学假说有上百个,主要表现在气候、空间效应、进化历史、种间互作,以及物种本身适应进化等多个方面,但是建立真正的物种进化之“树”是发现物种及其多样性的基石。山脉系统对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山脉起到了摇篮、廊道、阻隔、种库及缓冲作用。组学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功能验证实验等将会推动多样性格局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