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耘班】狨猴二倍体基因组为构建高质量灵长类基因组数据提供新的模式 | |||||||
|
|||||||
为增强科研氛围,提升学生科研兴趣,培养未来科研人才,我院设立科技创新班——植耘班,开展科研创新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本期活动邀请到了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杨琛涛分享Nature最新文章,敬请关注。 活动时间: 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 活动地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报告厅 报告人: 杨琛涛,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主持人:周欣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琛涛,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在读)。西北工业大学-华大基因第六届创新班成员,大三下学期进入华大基因环境基因组学课题组学习工作,毕业后继续在华大研究院工作。现任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字化地球所-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助理研究员。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发DNA条形码技术和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方面,相关论文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GigaScience、BMC Genomics等杂志上。目前主要参与多个脊椎动物基因组研究和全球蚂蚁基因组联盟(GAGA)项目,通过多组学测序工具和实验手段研究相关的遗传变异和基因组进化。近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关狨猴二倍体基因组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普通绒猴是原产地在南美的小型灵长类哺乳动物,成年的个体只有手掌大小,是医学研究常用的模式动物。狨猴与人类在解剖学、生理学和药物代谢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因此能开发出多种医学研究模型,对狨猴高质量遗传信息的解读,对于推进人类疾病研究非常重要。 2021年是人类参考基因组草图序列公布20周年。但如何构建参考基因组序列仍是当前基因组研究的重点攻关领域。基因组中包含大量与健康、疾病和表型相关序列,对这些序列的研究有赖于基因组序列的准确度。近几年对基因组序列功能的研究对获得更高质量基因组提出了的新要求。完美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定义也一直随着测序技术发展而更新。在此我们对二倍体物种完美基因组序列提出了新的标准,即二倍体细胞中的两套基因组应分别独立组装到染色体水平并含有极少的测序漏洞。本次研究我们论证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 Yang, C.#, Zhou, Y.#, Marcus, S.#… Zhang, G.* Evolutionary and biomedical insights from a marmoset diploid genome assembly. Nature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535-x 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为植耘班第二讲课程,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前来学习。 2.请植耘班的同学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做好笔记,以便课后深入讨论。 植物保护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年5月12日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