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二十大】“践行时代担当 书写农林答卷”——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步走活动 | |||||||
|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文化基因,传承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联合高校和农村基层党支部,以农林专业为背景,以“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为导向,开展“践行时代担当 书写农林答卷”三步走系列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
第一步:悟精神 奋楫扬帆新征程,凝心聚力强本领 11月1日中午12时许,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北林林学院梁希学生党支部就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交流会。会议以线上研讨交流形式开展。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郭园康主持会议。北林梁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钱铖出席会议,两支部共有59名同志参与本次会议。两支部通过线上学习交流,在学科碰撞和交流间,基于“领学、带学、跟学、活学”,进一步领会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中心任务、两步走战略安排、三个务必、十年来三件大事、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内容。 图1 两支部联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学习交流会 会议伊始,郭园康对北林梁希学生党支部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指出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已与梁希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多次研讨交流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两支部有合作的经验基础,相信本次活动也能圆满完成,让同志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有所收获。 图2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志进行学习分享 首先由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的魏源、付莉迪、王楠、马玥、白清圆、罗雨恒等同志依次发言。其中魏源同志对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感慨良多,她说道,一百年来,我国取得的一切伟大胜利与辉煌成就,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与带头冲锋、在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取得的,是党和人民的胜利与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在未来,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好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政治建设,固守底线思维,有骨气、有志气,要勇于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砥砺前行、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绽放光彩。 图3 北林林学院梁希学生党支部同志进行学习分享 然后由北林梁希学生党支部刘旭、马恒元、王江玉、徐可轩、边冠菩等同志依次发言。其中刘旭同志独辟蹊径,着眼于安全问题,他说道,根据自己的不完全统计,他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总书记提到“安全”一词有91处,而“民主”一词只有49处,足以看出“安全”的重要性。总书记提到的“安全”一词涉及国家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全球安全等很多方面。 最后钱铖总结,她指出,两支部的同志们分别从不同视角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每个同志的解读都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展现出青年学子的思考与风采,两支部的同志们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成长,也在互相学习中进步。
第二步:优建设 群厦拥翠奏谐鸣,生态城市万事兴 11月2日下午13时许,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北林林学院梁希学生党支部,并带动植保21级团支部,前往海淀区紫竹院公园进行实践考察。考察活动由郭园康和钱铖组织,三支部共25名同志参与。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结合“知识落实践,实践固知识“的形式,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成员们前往紫竹院公园,了解紫竹院公园如何做生防,并实地调查物种多样性,记录病虫害,为公园建设建言献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图4 两支部联合开展紫竹院公园实地考察活动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三环内,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有蜀南竹海的竹园别致,又有兔耳岭的灵石草甸景观。全园占地47.35公顷,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据7月4日北京青年报采访市园林局新闻报道,全市将逐年加大害虫综合防治力度,在通州区东郊森林公园、丰台区万芳亭公园、海淀区紫竹院公园等七家公园,试点生物防治控制害虫。 图5 两支部成员在紫竹院考察 两支部同志在前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前往公园调查物种,记录病虫害,了解紫竹园公园作为北京市生物防治试点公园如何“不打农药控制害虫”,为公园建设建言献策。经支部同志们的调查(不完全统计),园内植物以竹类为主约有30余种,兼有常绿乔木10余种,常绿灌木10余种,落叶灌木30余种,以及数种藤本植物。竹类植物的虫害较病害严重,虫害约有12种(2种蚧壳虫、2种蚜、1种螨、1种蜂、1种蛾、1种象甲、1种叶蝉、1种蜡蝉、1种蝽、1种蝗虫),病害约4种。还发现园内原有天敌昆虫4种。 图6 支部成员紫竹院调查报告 园内生物防治主要依托为植物生长创造健康的环境、园内本有的天敌昆虫、引进的寄生蜂类形成的生防三角。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天敌控制有害生物本来是自然现象,在园林生态中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有害生物有长期抑制作用;对有害生物不会产生抗性。天敌是园林生态中潜在的自然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 第三步:谋发展 人与乡村共兴旺,花与蜜蜂同香甜 11月3日上午10时,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密云区石城镇黄峪口村党支部开展了线上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郭园康主持会议。北京海关驻黄峪口村第一书记段永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郭园康主持,本科三支部、北京海关驻黄峪口村第一书记和部分村“两委”干部共计30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下一步,本科三支部成员将到黄峪口村实地调研,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并为黄峪口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帮助,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图7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密云区石城镇黄峪口村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黄峪口村位于石城镇东北部,距密云城区约45公里。2018年黄峪口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全村有大大小小9个自然村,194户343口人散居在沿蛇鱼川河近10公里长的山谷内,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54.8亩,森林覆盖率93%,是典型的深山村。黄峪口村曾经是北京市低收入村,经过近10年发展,到2020年黄峪口村实现“脱低”。当前的任务是“消薄”(消除经济薄弱)。 图8 两支部线下会议实景(左为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右为黄峪口村党支部)
会议伊始,主持人郭园康、北京海关驻黄峪口村第一书记段永建分别介绍了与会人员。之后,段书记介绍了黄峪口村“蜂旅农林”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困扰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他指出,黄峪口村主要有三大产业,即林果产业、蜂产业和旅游产业。其中林果业因山地地形崎岖交通运输不便、土壤肥力不足、管理困难、人口老化等原因,农民从事该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蜂产业系该村重要产业之一,40户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参与养殖,能够做到半自动化蜂蜜加工,年产量达到20吨。此外,还投资建成了一座占地200平米的中华蜂科普馆。目前制约蜂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中华蜂蜜的认知度不高、无价格优势、与意大利蜂蜜价格相比缺乏竞争优势、自身蜂产品在包装设计美誉度及产品推介等方面存在短板。旅游业主要实施“蜂旅融合”发展战略,主打明长城遗址、自然科考和中华蜜蜂科普,目前受困于无专业团队进入、无项目资金注入,导致发展项目始终无法落地。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还就黄峪口村产业发展问题与黄峪口村党支部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进一步了解了黄峪口村产业发展的现状。段书记对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表达了感谢之情,同时邀请三支部同志们在疫情趋缓后到黄峪口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