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沙龙86】李胜教授:蟑螂为“小强”的分子奥秘 | |||||||
|
|||||||
植物保护学院青年教师创新沙龙(第86期)
报告题目:蟑螂为“小强”的分子奥秘 报告人:李胜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时间:2023年10月13日(周五)9:30-11:00 地点:植保楼2060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李胜,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优秀、“百人计划”优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珠江人才。 2000年获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动物学博士学位;2006年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任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16年到华南师范大学全职工作,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任所长,创建了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任主任,创建了广东省广梅园昆虫新型研发机构,任主任。被Insect Science和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等5个昆虫学SCI期刊聘为编委;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广东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发育与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从事昆虫科学和技术研究近30年,在动物发育、代谢和进化领域、尤其是“昆虫变态发育的调控机制与进化规律”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害虫防治、资源昆虫和再生动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我国近代昆虫科学学术带头人之一。 发表SCI论文140篇,其中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NAS等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70篇,多篇论文遴选为封面论文或者作为专题评论;申请专利15项,授权专利10项。组织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973课题、863项目、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级研究任务。多次应邀在重大国际会议做主题和大会报告,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组委员成员,享有重要的国内外学术声誉。
摘要: 蟑螂学名蜚蠊,俗称“小强”,是重要的世界性卫生害虫,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我们从蟑螂的食性解毒、天然免疫、生长繁殖、求偶交配、断肢再生和共生微生物等6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为“不挑食、不怕脏、长得壮、生得多、打不死、饿不坏”等6个重要生物学过程,揭示了蟑螂为“小强”的分子奥秘。并且,我们揭秘了蜚蠊-白蚁演化如何驱动社会分工和真社会行为形成的分子基础,使之变得更强。在此基础上,开发高效绿色的杀蟑饵剂和“蟑螂屋”进行蟑螂防治,并提取和鉴定“伤口修复、断肢再生”有效成分应用到医用和日化产品中,力求实现理论突破和生产应用的完美结合。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