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动态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发布日期:2023-11-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1117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乔格侠(左一)、韦笑(左二)、刘星月(右二)、唐燕平(右一)为博物馆揭牌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乔格侠研究员,国家自然博物馆李竹研究员,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关静、王欣、赖霄翔、蒋安丽,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唐燕平等多位校友,我校本科生院综合处处长韦笑、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郭晓旭、中国饲料博物馆执行馆长马永喜副研究员,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动物医学标本馆馆长张国中教授,农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史博,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李海滨、院长孙文献教授、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姝言,副院长赵文生教授、李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馆长刘星月教授等共同出席本次活动。仪式由院长孙文献主持,副校长林万龙教授到馆指导。

刘星月就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的发展历史、馆藏资源、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介绍,他表示昆虫博物馆对于展示昆虫学优秀成果,讲好中国农大故事,以及打造国内博物馆人才培养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工作人员将全心全意管理、保护和利用博物馆,为我校植物保护学科教学科研以及对外宣传、科学普及做出更大的贡献。

彩万志教授将自己保存的中国大陆最大的玉蝉捐赠给博物馆。刘星月为彩万志,以及近期向博物馆捐赠标本和文物的周达康、刘晔颁发捐赠证书。

韦笑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昆虫学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百余年的深厚底蕴和一代代的名家大师,昆虫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除了教学和藏品展示等功能,还是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阵地,与学校人才培养有着共同的教育功能和使命,希望博物馆继续加强建设,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乔格侠对昆虫博物馆的正式开馆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个拥有优秀教学与研究人才队伍的学校,在植保学科和昆虫学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博物馆将收藏部分与展示部分共同建设、有机结合,体现了学校对标国家需求,进一步挖掘利用标本资源的重要部署。预祝博物馆未来走上更高的台阶,不断推动国家昆虫学事业的发展和昆虫知识科普工作开展。

唐燕平表示,昆虫标本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世界的奇妙,而聚集了万千昆虫标本的昆虫博物馆正是几代农大人在原始森林、高山峡谷、田间地头探索科学,解民生、治学问精神的体现。未来校友会将进一步增强与学校、博物馆的交流合作,为学校以及学科发展不断贡献农大人的力量。

开馆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和观众参观了昆虫博物馆展示馆。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是我国高校中昆虫标本收藏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是科技部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共建馆库,也是首都高校博物馆联盟理事单位。目前收藏有来自世界六个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昆虫标本350余万号,其中模式标本7000余种,包括中华巨齿蛉、中华旌蛉等一批我国珍稀濒危昆虫的正模标本。昆虫博物馆不仅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场地,也面向社会以预约制开放。同时,博物馆开展定期讲解服务,带领参观者一睹馆内风采。未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服务原始创新科学研究,服务学科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各界公众,以高效优质的运行水平,彰显新时代昆虫学者的职责与使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