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术报告
新闻
学术报告
【创新沙龙81】梁鹏博研究员: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互作及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工程化的潜力挖掘
发布日期:2023-06-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植物保护学院青年教师创新沙龙(第81期)

报告题目: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互作及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工程化的潜力挖掘

报告人:梁鹏博 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时间:2023616日(周五)10:30-12:00

地点:植保楼3060C

 

报告人简介

梁鹏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2015-2020)和博后(2020-2022)先后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德国弗莱堡大学,2022年以“青年研究员”引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研究员。研究聚焦于植物-微生物互作,主要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互作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共生固氮分子机制,先后揭示了根瘤菌受体激酶的稳态和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的细胞形态建成机制。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文章发表在PNAS、Current Biology等期刊4篇,共同作者文章发表在Current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5篇,第一发明人专利1项。2018年获得由欧洲固氮委员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2021年获得由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联合颁发的杰出华人学者奖

我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工业氮肥,但其生产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且过度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水体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互作进行共生固氮,可为农业用地提供高达50%的氮源。为了实现绿色高产型农业,在改进育种和栽培技术等措施的基础上,如何将生物固氮工程化,即将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能力转移到非豆科作物上,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个关键突破口。本报告将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互作为切入点,结合对比宿主-丛枝菌根共生互作的进化和遗传框架,探讨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工程化的潜力挖掘。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