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研问道】赖道万副教授: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次生代谢生物学研究 | |||||||
|
|||||||
为营造学院科研氛围,倡导良好院风学风,推动学术文化建设,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植物保护学院、理学院联合于每周二举办“植研问道——新进展交流午餐会”活动。每期由一个课题组交流科研进展,参会师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 【第48期】 报告题目: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次生代谢生物学研究 时间:2024年5月14日 中午12:00—14: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植保楼B103 主讲人:赖道万 副教授 报名方式:教师、学生报名请填写下方问卷 主讲人简介:
赖道万,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于北京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1年9月-2013年8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药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9月入职中国农大植保学院,主要开展植物与病原互作的次生代谢生物学、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等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Chemical Science、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研究介绍: 天然产物是生物体产生的代谢分子,具有特定的生理、生态功能,在农药、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具有广泛的用途。植物内生真菌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研究代谢产物结构、种类、生物活性以及生物合成机制,对其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的时候会产生真菌毒素,危害植物或威胁人畜健康,揭示毒素结构及合成机制对于病害的防控、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近年来开展了植物内生真菌新颖结构代谢产物(如螺二萘、二苯醚等)的发掘、生物活性筛选、生物合成等研究,以及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主要是稻绿核菌素、稻曲菌素、山梨素)的分离、鉴定、毒性检测、生物合成等研究。研究结果为活性代谢分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毒素的检测分析、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植物保护学院、理学院 2024年5月10日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