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农声讲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小伟:走进日常深处——回答生命中的真问题
发布日期:2024-05-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植保学院 字号:[ ]

“农声讲坛”活动为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讲座,旨在通过开设系列课程,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期活动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老师与大家分享他关于哲学视角下的生活思考。

人所感到的幸福,通常是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酝酿起来的。——王小伟


【农声讲坛第52期】

主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王小伟

活动主题:走进日常深处——回答生命中的真问题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3日(周四) 19:00——21:00

活动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植保楼报告厅

报名链接与二维码:https://docs.qq.com/form/page/DTUxvb1ZlcGxjaWhP


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5月23日(周四) 12:00


【嘉宾介绍】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哲学博士。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SSCI期刊“Zygon”,“中国哲学前沿”等多期刊审稿人。近著有《日常的深处:日用之物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2023),《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2023),SSCI, CSSCI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价值论》等课题研究。

 

【活动导读】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为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非常值得玩味——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

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

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甚至让人陷入隐形竞争带来的无限内耗


- 《日常的深处》 作者王小伟 -

王小伟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把“日常物品”作为专著《日常的深处》的主角,谈论了过去三四十年技术物的变迁,比如电视、手机,比如住房、服饰和饮食,这些也构成了“70后”“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


王小伟在书里犀利调侃了不少当代迷惑行为:

一个群里只要人足够多,就一定会有妖怪。

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

微信分享并不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连接,就连“相亲相爱一家人”也难以幸免。

亦有许多值得反复阅读的闪光金句,如同稳定的精神灯塔,治愈我们的内耗:

怀旧的真正价值在于提示我们,手机以及其背后的现代化承诺,还不够让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

人生路越走越辛苦,跟成年人狭窄的生活态度有关。

人所感觉到的幸福,通常是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酝酿起来的。


《日常的深处》是一本有生活质感的哲学思考,是写给愿生活简单而扎实的人们。本期农声讲坛,让我们跟随王小伟老师一起深入日常深处,以全新的视角再次认识我们熟识的生活,共同探讨关于生活的真相。

参与活动有机会获得王小伟老师亲笔签名著作《日常的深》。

 

【温馨提示】

1、此次农声讲坛为院级素质教育讲座,予以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一定的综合测评加分。

2、因场地限制,本次活动限制人数为300人,先到先得,名额报满将停止收集问卷,填写问卷即视为报名成功。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523日(周四1200

 

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团委

2024年519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