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关于开展2024年植物保护学院“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 |||||||
|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一周年和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五周年之际,充分发挥“国字号农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显著优势,鼓励农大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决定开展“青春建功新征程,强国兴农作先锋”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稼穑之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详见链接:https://one.cau.edu.cn/tp_up/view?m=up#act=up/pim/showpim&id=7204685189701632) 我院为充分发挥“覃思精研,敦本致远”的精神,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下,我院决定开展2024年“植物病虫害的科普及调研”特色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植物病虫害的科普与调研 二、活动时间 2024年7月—9月 三、参与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实践小队需要完成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在完成必做项目的基础上,需至少完成1项选做项目或其他自主安排特色项目。具体实践内容如下: (一)必做项目 1、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调研 以小组形式考察当地主要农作物,观察病虫害情况,运用专业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各种形式,对病虫害进行分类鉴定和记录。 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咨询农药销售情况、调查问卷等各种方式,考察当地常用农药种类、农药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农药污染等情况。 2、乡村科普讲堂 小组成员结合实地调查情况,收集资料、整理素材,以宣讲、海报、视频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科普宣传主要内容为当地农作物易发病虫害、当地常见病虫害科普介绍及防治方法、适用农药推荐等。 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帮助当地居民了解病虫害、掌握正确应对方法、规范农药使用,促进绿色健康农业发展。 3、建立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 确定适用于植物病虫害和农药使用评估的指标和参数;收集相关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将评估结果进行整合和可视化,并对当地的主要情况进行总结和建议。针对个别农户提出特殊建议,针对村镇提出集体建议。 其中,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1)教育和培训。提供针对农户和农业工作者的培训计划,包括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准则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2)推广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农业方法。鼓励农户采用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农业方法,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合理轮作等。 (3)农业技术支持。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方面的问题。这可以包括现场指导、定期检查、技术培训等,确保农户正确使用农药、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最佳实践。 (二)选做项目 1、参与科技小院的科技助农行动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与科技小院同学深入交流了解。通过参与科技小院日常活动,协助驻扎研究生完成科研、农事操作及社会服务工作,并在实践日志中做好记录,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 针对科技小院及小院驻地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村域、镇域或县域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针对科技小院主要工作内容或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农业问题,协助研究生做好科技培训、现场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针对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知识、植物知识等科普活动,提升当地学生视野,增强中小学生对农业和自然的情感和热爱。 2、无人机施药技术推广 植保无人机及其施药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我国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高效航空施药技术取代人力背负手动喷雾作业的确顺应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提升了中国植保机械化水平。实践团队可面向实践地无人机植保作业的重大需求,结合科研转化,因地制宜将科研成果、研究项目与实践基地实际情况相匹配;邀请相关专业老师、技术员通过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接待咨询、科普宣讲、制作微课程视频等方式让农民更好地认知新兴的无人机施药技术,促进农药的高效、安全使用。 3、开展昆虫兴趣营 招募当地青少年儿童,开展短期昆虫兴趣营。 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特长,招募对昆虫感兴趣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昆虫科普,开展昆虫捕捉、昆虫分类、标本制作等多种活动。帮助当地青少年儿童普及昆虫基础知识,了解昆虫与农业的重要关系,培养科学兴趣。 4、自主选题 针对实践地具体情况与需求,鼓励小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依据当地特色,在经过充分调研后进行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并形成视频、调研报告等成果。 五、暑期实践要求与保障措施 1.实践活动均以团队形式开展,小队人数控制在5-10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个团队需至少联系一名指导教师。 2.各实践项目需做好过程性宣传工作,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投稿;按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结项材料。 3.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结项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 4.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支持以奖优的形式执行,具体奖优比例与奖金金额参照队伍规模统筹实施,后续另行通知。 六、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 立项提交材料: (1)暑期社会实践申报书。(word版本,命名为“1.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立项申报书”) (2)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信息表。(excel版本,命名为“2.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立项信息表”) (3)小队全体成员手签的安全责任书合并pdf版。(所有队员亲笔签名后的PDF合并扫描版,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安全责任书”) 提交立项材料截止时间为6月22日12:00,由实践小队队长发送至邮箱cppjysj@163.com,邮箱主题“2024暑期社会实践 + 队长姓名 + 联系方式”。立项材料模板见附件1。 注: 2、本科生党支部可统筹已申报的“本科生党支部精品实践项目”,联合共建教师党支部、班团等组队申报本次社会实践,经遴选后成为“假期农校”团队。鼓励同学们依托学生会组织、艺术团、社团等学生组织申报暑期社会实践。申报“假期农校”(队长需为党员)的团队,请将项目名称命名为“假期农校-项目名(如以党支部为单位申报的,命名为假期农校-党支部名称)”。 3、每位同学最多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其他专项间兼报。 (二)审核与培训 植保学院将对报名小队情况开展立项审核,择优录取。 校团委暂定于6月底在东区公三招聘大厅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为所有立项通过小队开展必要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将通过校团委微信企业号和植保学院向小队负责人通知。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 (三)实践出行(7月 - 8月) 各小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到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植保学院会委派专人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和并做安全提醒。实践小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 (四)结项与评奖评优(9月 - 10月)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小队按照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植保学院会对结项材料进行审核,组织开展评奖评优,确定结项名单和学分认证名单并予以公示和协调学分录入。 结项必交材料,材料模板见附件2,包括: 1.调研报告 有立项成功的实践项目均需提交调研报告1篇(word版本+PDF版本,均命名为“1.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具体要求见文件包内模板。 2.总结报告 所有立项成功的实践项目均需提交社会实践项目总结报告1篇(word版本+PDF版本,均命名为“2.项目所在学院名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4000字。具体要求见文件包内模板。 3.宣传成果 以文件夹形式提交,文件夹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宣传成果”,文件夹内需包含新闻稿、影像材料和宣传资料 (1)过程性宣传资料:应当在线下实地实践完成后一周内提交本项目总结微信推送与过程性成品短视频。 (2)新闻稿:各实践小队需按照如下要求提交1篇实践宣传稿件,每篇稿件字数为600至800字左右,须包含精选实践照片两张,其中有一张需含全员的合影照片。具体要求见模板。(word,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团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新闻稿”) (3)影像材料:结项时团队需提供不少于8张精选实践照片,以恰当名字命名并提交高清原图。所有项目需提供不少于1段原创精选视频,视频长度为1分钟到5分钟,体现正能量,生动展现实践过程。(文件夹,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影像材料”) (4)媒体报道汇总:将小队所有媒体报道情况汇总整理至Excel文件中,受到电视台、命名为“3.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宣传资料”。 4.反馈材料 文件夹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反馈材料”,文件夹内包含实践地区反馈(选交)和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总结表。 实践地区反馈要求word文件,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实践地区反馈”。具体要求见模板。 所有含指导教师的项目需填写指导教师情况总结表,认真梳理总结指导过程与问题建议。(word,命名为“4.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总结表”) 5.结项信息表 需准确填写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个人信息。不得在立项基础上增加人员,不得将未实地参与实践活动或相关工作的纳入结项信息表,暑期社会实践学分在校期间只能认证一次,不可重复认证。(excel,命名为“5.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结项信息表”) 6.主题征文 每名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均需撰写一篇主题征文。具体要求见模板。(word,命名为“6.项目所在学院全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主题征文”。所有征文放入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6.项目所在学院全称+小队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主题征文”) 七、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汛期、雷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信息上报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实践地联络:校团委、院团委将为实践小队发放介绍信。 3.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校团委将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本科生院。暑期社会实践学分无法重复认定。 4.通知渠道:立项后将根据通过情况,与小队负责人建立联络群进行通知。 5.学术规范:相同的实践内容不得在“一院一品”特色实践专项和其他四个专项间兼报。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6.深耕实践项目团队:深耕实践项目团队是能够长期开展深耕接续实践的团队,包括两种深耕实践方式,一是长期围绕一个实践地开展深耕实践,二是长期围绕一个特定的课题开展深耕实践。各实践团队可根据团队特点、实践地特点和课题特点,选择是否申报深耕实践项目团队。 7.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
请有意向参加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同学扫码加入下面微信群。 联系方式:孙一杰 62731628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14日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