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刘星月教授因公出访回国总结报告公示 | |||||||
|
|||||||
本人于2024年8月24日-30日参加了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出访时间、出访任务、地点以及行程等均按照出访任务批件规定严格执行。2024年8月24日下午到达日本京都,25日至30日,参加学术会议。会议结束后,当地时间8月31日下午由大阪飞往北京,当天下午返回北京。 此次会议参加人数达4041人,涵盖82个国家和地区,4278个报告和1065个展报在会议中得到充分展示。会议设立了蜱螨学和蛛形动物学、养蜂和养蚕学、生物防治、化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地理、发育与繁殖、生态与演化、遗传与基因组学、免疫与病理学、昆虫与微生物的互作、昆虫作为食物、饲料和传粉媒介、外来昆虫、医学与兽医昆虫、害虫防治、杀虫剂、转基因作物、抗药性和毒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群居昆虫学、系统发生与形态学、仿生学与机器人学及其他等20个报告专题,涵盖了昆虫学研究的各领域。各专题报告在同一天内按不同分会场同时进行,参会人员需提前根据会议日程安排,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性地听取报告,并和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本人主要负责会议前“昆虫系统发生与形态学”专题报告的评选工作。会议中,本人听取了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遗传与基因组学、系统发生与形态学、仿生学和机器人学等专题的分会场报告的学习与讨论。生物防治专场报告主要包括害虫经典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物与害虫互作的适应策略、卵寄生蜂的生态学及应用、生物防治剂的遗传改良、植物源食物来源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温室生物防治与IPM新技术开发、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副产物作为生物防治剂的生存能力、入侵生物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等内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专场报告对第四纪和考古昆虫学的长期视角、东亚草原昆虫的种群生活史与系统地理保护、统一我们对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看法以保护、昆虫的自动监测、城市节肢动物、昆虫减少的原因后果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遗传与基因组学专场报告主要包括昆虫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分析、在基因组学时代推进病媒传播疾病的鉴定与控制、非模式生物基因组编辑和基因驱动的进展、昆虫颜色模式多样性的分子基础研究前沿、后基因组学时代驯养蚕蛾和野生蚕蛾的遗传资源、国际测序计划建立基因组资源并桥接研究学科等内容;系统发生与形态学专场报告对建造更好的昆虫生命树、甲虫的系统发育和演化、甲虫及相关类群的定量形态适应性演化、鳞翅目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学、解码寄生虱的系统演化和基因组学、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加速大型多样化昆虫目系统学、半翅目生物多样性和演化、直翅目系统学中的新发现、东亚和东南亚的蜜蜂多样性、金龟子论坛等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仿生学和机器人学专场报告解码了自然中敏捷的飞行者、全球可持续共生昆虫视角的下一次仿生、昆虫和机器人的自适应运动、在机器人中使用昆虫感应和运动能力来克服现实世界的挑战。 本次出访任务顺利完成,未出现任何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