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植保学院师生赴小汤山研学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实地感受农业新质生产力,共筑农业现代化新篇章,4月20日,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植物病理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昆虫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科技赋能促振兴,深研改革砺初心”第二期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院师生前往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学习,以实地研学见证农业科技力量,以躬身实践凝聚乡村振兴使命。 活动伊始,植保学院党建辅导员孙一杰老师向同学们阐释“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核心宗旨,强调青年党员要以科技视角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篇章”;昆虫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喻楚贤结合园区发展史,讲述了小汤山从传统农区到“国家智慧农业标杆”的转型之路,让同学们对此行有了更多期待。 全体党员在小汤山农业园前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誓言表示将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不断追求科学的真理,传承弘扬科学家、教育家精神,勇攀科研高峰。 来到蝴蝶兰智能温室,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竞相绽放的颜色各异、风姿卓越的蝴蝶兰,放眼望去,数万株人工调控花期的珍稀品种排列整齐。通过光温控制技术精准“指挥”花期,实现节日档期定向供应,同学们纷纷赞叹“科技让花卉听令盛开”的魅力。 中榛科技组培中心内,“中榛7号”引发热议——该品种坚果较大,出仁率较高,果壳厚度适中,该品种适应性强,耐寒且耐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中榛7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适应性,在我国榛子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基因筛选到组培快繁,每一棵榛子树苗都凝聚着生物技术与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彰显“中国芯”种业的硬核实力。 在草莓示范温室种植园,绿叶映衬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果实,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在这里,自然通风系统、水帘风机与根系加热协同运作,雾化加湿精准调节微气候的“智慧温室系统”和零农药残留量的有机种植实现了“四季莓香”。 南果北种温室通过环境模拟和树体矮化等技术,突破地理界限,使得柑橘、柠檬等亚热带果树在北方温室内挂满青果。 本次活动以沉浸式研学强化了师生“科技报国”的信念。不少党员同志表示:此次参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体会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看见了现代农业发展前途的光明,增强了自己科技报国的信心,要以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服务“三农”,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自身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科技兴农,以农学青年的身份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未来,植物保护学院将持续推进“讲好中国故事”学习教育品牌活动,引导青年党员以知促行、以行践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红色动能”。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