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学院举办杨集昆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暨昆虫分类学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 | |||||||
|
|||||||
7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隆重举办杨集昆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暨昆虫分类学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友代表、行业同仁、昆虫爱好者齐聚一堂,追忆前辈风范,赓续学术薪火,探讨昆虫分类学科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培景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李培景回顾了杨集昆先生为我国昆虫分类学、文化昆虫学和农业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表示,杨先生扎根学校、潜心教学科研、无私捐赠标本藏品、悉心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昆虫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强调,杨先生不仅是我国昆虫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更是几代农大学子心中的精神楷模。他勉励广大师生传承杨先生严谨治学、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坚定学术自信,持续推动植保学科与昆虫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乔格侠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杨集昆教授是我国昆虫学界和植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代表,长期致力于昆虫分类与系统学研究,在丰富我国昆虫多样性本底、推动科研合作、培养杰出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回顾了杨集昆先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深厚渊源,特别是杨先生在推动我国昆虫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科普文化传播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乔格侠寄语青年学者,继承和弘扬前辈的科学精神与学术追求,勇攀科研高峰,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续写我国昆虫学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刘俊、中国农业大学校友办主任骆骢也分别致辞。刘俊回顾了杨集昆先生在昆虫分类、文化昆虫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纪念活动为契机,继承和弘扬前辈精神,持续推动昆虫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骆骢表示,杨集昆先生不仅是昆虫学界的杰出学者,更是几代农大校友心中的精神坐标,广大校友将以杨先生等前辈为榜样,传承农大优良传统,赓续农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持续关注和支持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建设。 在追忆环节,多位嘉宾饱含深情地回顾了杨集昆教授的生平事迹与人格魅力。杨集昆先生的首位研究生杨定教授系统介绍了恩师的学术经历、科研成果与科普贡献,生动讲述了他一生求真务实、躬耕育人的感人故事。中国农业大学陈合明教授以质朴语言回忆了与杨集昆先生共同工作的点滴,展现了杨先生不畏艰难、以身铸梯的师者风范。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对导师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杨星科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吴鸿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李强教授、河北大学任国栋教授、资深昆虫爱好者张巍巍、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永杰研究员,结合自身经历深情回忆在杨先生悉心指导下的成长历程,讲述了杨先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动人故事。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教诲,砥砺前行,为昆虫学科发展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自昆虫学界的同行代表也先后发言。南开大学黄大卫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彩万志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雅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结合与杨先生的交往经历,回顾了杨先生在昆虫分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普传播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充分肯定了杨先生为我国昆虫学科发展和行业交流合作作出的重要推动作用,表示将赓续前辈精神,携手推动昆虫学科传承创新与繁荣发展。 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杨集昆教授的学生代表,通过赠送纪念词、蝶翅画、羊皮画、铁画等形式,表达了对杨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寄托了昆虫学界同仁对前辈学者的追思与敬仰。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主任、昆虫博物馆馆长刘星月教授代表学院,向关心支持昆虫学科和昆虫博物馆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继续传承前辈学者的精神,努力推动昆虫博物馆的建设与学科发展。 纪念大会播放了专题短片,全景式呈现了杨集昆教授六十载耕耘不辍、献身昆虫学科的光辉历程,展现了他在科研、教学、科普、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与不朽精神。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定格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昆虫分类学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戴武教授等专家,围绕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中农昆虫学团队“十四五”研究进展、昆虫分类学传承与发展等专题作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就学科发展现状、前沿挑战、青年人才培养与创新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富有启发。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办,既是对杨集昆教授百年诞辰的深切缅怀,更是凝聚共识、传承学术、共谋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杨集昆教授等前辈学者为榜样,坚守初心、笃行不怠,在探寻自然奥秘中赓续学术血脉,在服务农业发展中践行前辈使命。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